2、 代写回忆录兴起,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应“被看见”
3、 钟薛高成“老赖”,网红食品只有立足消费者本位才能实现长红
4、 山姆卤菜“阴阳日期”事件:信任危机的再一次警示
7、 AI伴侣的走红,不是因为人类分不清网络与现实
8、 让9岁女孩去派出所“自首”:教育的尺度该如何把握?
10、 “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”,人生何时“出发”都不晚
11、 不是对狗“动粗”就是虐狗,随意给人“扣帽”才是真暴力
13、 营销短信伪装成验证码:勿放任扰民广告充斥“双11”
14、 多地实施“痛经假”:善政须走出“落实难”困境
17、 “山山”来迟的脱口秀人生,年龄从来不是限制
19、 商家向顾客索要“试鞋费”,巧立名目既伤人也伤己
22、 “职场高情商”训练:年轻人的职场焦虑需要被看见
23、 考研报名禁用“海马体”:证件照“美”应让步于“真”
26、 王传君交罚款为女儿摘柿子:父爱与规则之间应有更好平衡
28、 老年人“没苦硬吃”,“时代病”应获理解包容
29、 互联网平台上盗墓、探墓、非法鉴定等相关违法违规短视频及直播活动猖獗,“阴间”流量的吸引力势头正盛。有的博主借“户外探险”的名义探访公墓,摆阵作法、装神弄鬼;有的直接将镜头对准逝者照片;还有的深入荒山野岭,探寻古墓;更有博主毫不掩饰自己对流量的垂涎,自称“八字很硬”……
31、 400多名大学生“中招”,不止是因为骗局太“逼真”
32、 “小人物”的大荣耀:沈凯获奖背后的“平凡”之光
34、 晓华出圈后,“直播间”的“Tony”究竟该学什么艺?
35、 国货品牌“蜂花”道歉,广告营销不能拿低俗“玩火”
38、 五旬残障老人在养老院遭猥亵,呵护“夕阳红”还须完善监管
39、 董宇辉又“翻车”:网红切忌在流量中迷失自我
41、 杨妞花直播带货遭质疑,背后是道德洁癖和行业偏见
42、 李晓华剪发定价30元,不该遭遇同行诋毁排斥
43、 老人药店摔倒无人扶:公共讨论别停留于道德评判
45、 双十一靠的是品质与服务,而非“营销引流”诱导人
46、 22岁大学生倒在雪山:户外探险能否成为心灵的救赎?
47、 AI机器人画作天价成交,是科技艺术破晓,还是泡沫一现?
48、 拉夫劳伦成为退货王,“双十一”满减机制究竟坑了谁?
49、 医院更衣室暗藏摄像头,动真格才能拔除偷拍的“针”
51、 “双十一”电商平台默认先用后付,消费者权益何以保障?
53、 李子柒火爆归来,坚守内容创作的“长期主义”
54、 让张艺谋无语的“3分钟电影解说”,有无存在价值?
55、 排队守护“红薯大叔”的学子,诠释着国人骨子里的“温良”
57、 “兵味”家政走红,是对内卷现象的一种积极回应
58、 获救“驴友”承担救援费,“责任自负”应成为常态
59、 广东40余条狗遭投毒,该如何为宠物权益护航?
60、 全盲跑者何亚君:即使身处黑暗,也能跑出光明的人生
61、 涉黄短信频发,母婴App的信息安全责任不容忽视
62、 给学生戴“小蜜蜂”的老师离职,是否小题大做了
66、 缅怀叶嘉莹老师,让理性与包容成为悼念的主旋律
67、 200元白粥明码标价难称“刺客”,是否“物有所值”才是关键
68、 “谷子经济”爆火,别拿“缺乏社交”当唯一答案
69、 “信阳猫车”事件:一场人与动物“阿勒泰式”的救赎